Note

楼市寒冬?恐怕只是你一厢情愿

· Views 1,608

楼市寒冬?恐怕只是你一厢情愿

 
楼市寒冬?恐怕只是你一厢情愿
随着2019年步入尾声,中国楼市愈发叫人看不懂。

 

一边是各种权威的统计数字,不断地告诉人们,今年房子卖得好极了,前10个月已经卖完了2017年整年卖出的房子,而且房地产开发投资也创出了历史新高;

 

另一边,则是充斥着朋友圈以及媒体报道之中的卖惨,又有多少家房企倒闭了,哪里哪里房子又卖不出去了,又降价了,又味全了,等等。

 

尴尬了,怎么会有如此大尺度的背离!

 

2019行将结束之际,前几天,有一张图在网上大火,讲的是向左是2017,向右是2019。2017年的这个时候,国家提出了“房住不炒”的原则。转眼两年过去,有人说楼市寒冬,有人说今年房子卖得不错。到底哪个才是正在发生的真相?

 

 

1

“楼市寒冬”真伪考

 

 

去年9月万科的那句“活下去”,成功地带了一波节奏。至今从那之后,不少人就认为地产寒冬来了。毕竟大佬都要“活下去”了,那别人岂不是活不下去。

 

前不久万科薪酬调整,不少人忽略细节,直接蹦出来四个字:万科降薪。事实上,降得是底薪,提高的是绩效,总体上数字并没有变,意在激励员工更加进取。这本是件好事。

 

对于地产戏精的表演,老司机都知道,不要听他们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什么。

 

事实上,地产行业活不下去的几乎没有,活得不错的还不少。

 

楼市寒冬?恐怕只是你一厢情愿

 

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面积119179万平方米,同比下降0.1%。事实上,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是商业地产销售乏力导致的。如果刨除办公楼(-11.0%)和商业营业用房(-13.7%),住宅的还增长了1.1%。

 

从销售金额来看,前三季度商品房销售额111491亿元,增长7.1%。事实上是大超预期的。如果排除办公楼(-11.1%)和商业营业用房(-13.0%),单从住宅来看,住宅销售额的涨幅还有10.3个百分点。可见住宅卖得很好嘛~

 

销售额比销售面积增速快,这里面还隐含了价格上涨的命题。

 

销售看完,再来看看开发。事实上,今年前三季度的房地产开发投资还创出了三年以来的新高。看具体数字,其实过去三年每年的地产开发增速都保持在5%以上到10%的范围之中。

 

楼市寒冬?恐怕只是你一厢情愿

 

今年年初来了一波“楼市小阳春”,然后年中的时候一下子冒出了三十个自贸区,其实很多地方都在盖房子,到处热火朝天。也许人们的直观感受是最科学的,事实上,今年几乎每个城市的地产市场都多少有一个热点,苏州园区、上海临港、深圳前海、南京江北,等等……

 

以此说来,今年楼市只是没有前几年那么猛了,但寒冬是远远谈不上的。而网上看到的那些哪里哪里又降价了,哪里哪里又在逼员工买房了,恐怕只是个例。

 

网友的话往往更加直击心灵:“今年什么币圈啊、P2P啊、小贷啊、甚至连炒股的微信群都沉了,只有看房和买房群依然坚挺,一觉醒来几百条未读信息的节奏。”

 

当然,还有些数字令人不安。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截至11月20日,房地产开发商的破产数量已经高达446家,平均每天就有1.5家房地产企业倒地破产。有人说今年是地产开发商的破产倒闭高潮。

 

但是,如果和历史比比就不觉得夸张了。事实上,过去10年之中,每年都有300多家开发商破产,今年只是比过去稍微高了一点点而已。根据2018年全国工商局的统计,在工商局注册登记的房地产开发商一共9.7万家。这样算下来,破产446家占比不到1%,毛毛细雨。

 

房地产开发制度是项目公司制度,基本每一个项目都会单独注册一个项目公司。这些里面有不少是项目开发完,没钱继续拿地或借不钱,又找不到合作的企业,就注销了呗。有的是大房企的销售子公司,房子卖完了就把项目关闭了。因此,这“现存”的9.7万家与“破产”的446家,都不是我们实际意义上的地产公司与房企品牌的概念。

 

楼市寒冬?恐怕只是你一厢情愿

 

事实上,今年唯一有点影响力的破产重组案例,那就是浙江银亿。除此之外,百强房企中,一家出事的都没有。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销售和开发都还在维持增长,百强房企也都安然无恙,那么“楼市寒冬”究竟是从何谈起的呢?

 

 

2

“嫌贫爱富”的房价

 

分析家总喜欢谈周期,天地万物,日月星辰,都难逃周期的轮回。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楼市寒冬,其实更多的是出于一种对周期的执迷。君不见,自从2008年以来,每年都有专家喊“明年房价要跌”,明年是“楼市寒冬”。但是哪年房价也没跌,哪年也没寒冬。

 

呵呵,我宁可相信贾跃亭下周回国,以及戴威下个月退押金。

 

热衷周期的金融分析家们,对“量价齐跌”这四个字有一种蜜汁痴迷。仿佛量价齐跌是拐点,意味着市场出清;量价齐跌了,就可以抄底上车了。

 

但是楼市的量价齐跌似乎总是来得不那么痛快。不少人在去年的时候,预测今年“量价齐跌”;但今年楼市维持超稳定的增长,超出(打)了许多人的预期(脸)。于是只好改口,说明年会量价齐跌^^

 

相信周期的人会认为,任何高价格都会自我毁灭。这个逻辑对于商品和股票成立,但是对于房价,抱歉,并不成立。同样,说房价和股票一样也是追涨杀跌;但真相是,中国的房价,追涨的倾向永远大于杀跌。

 

在我看来,对房价的探讨一定要聚焦在交易层面。有人卖,谁在卖;有人买,谁在买。除此之外,谈论周期然后做无根据的推测,毫无意义。

 

价格下降的唯一原因就是很多人在卖。

 

对于个人而言,只有两种情况会卖房子,第一是陷入财务危机要变卖家产还钱,第二是现金流出现问题贷款断供被银行收楼。

 

除此之外,正常的买了房子的人,是不会轻易就卖的。北上广深的房子谁会卖呢?哪怕是举家移民,但只要你还想在中国保留一个可以落脚的地方,仍然不会卖。

 

但是,为什么现在还有那么多人卖房子呢?因为这些人而言,房子承载了一部分(甚至是大部分)投资和抗通胀的功能。这个时候,只要持有房产的收益低于其它金融资产,那么就会卖房子。

 

相反,如果对于持有者而言,房产不承担投资乃至抗通胀的职能,那么他对于价格的涨跌就不敏感。对于价格不敏感,就不会大规模抛售,这反而造成了价格无法下跌。

 

楼市寒冬?恐怕只是你一厢情愿

 

于是,问题来了,哪些人买房子是用来投资或抗通胀的呢?哪些人又对房价的变化不敏感呢?

 

答案:前者是中产,后者是富人。

 

富者田连阡陌,然而使得富人财富激增的却是股权,而非房产。投资于初创公司,原始股权在上市之后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这是富人越来越富的秘密之所在。房子十年涨10倍,这仍然是中产的财富增值速度。对于富人而言,房子的价值更多的是住,而不是用来资产增值。

 

这一点非常讽刺,能够做到“房住不炒”反而是富人。

 

对于中产而言,参与股权投资,抢到好项目的概率几乎为零。也许过去又,但现在越来越少。因此,中产阶级能够让自己的财富扩大或者不被缩水,也只有买房子这一条途径了。股票?别扯了。中国过去二十年做到了一直上涨的资产只有房子。

 

但这又面临着一个尴尬的境地,在这里价格的自反性便出现了。

 

当房价无法继续上涨的时候,中产阶级需要“换挡”到能够继续增长的金融资产里面,这时便会出现大量的卖盘。许多城市的二手房价格开始松动,就是这个逻辑。

 

而富人,由于对房价变化不敏感,因而房价无法上涨也不在乎,会继续持有。而富人买得起的房子往往还是要比中产贵一些的,姑且称之为豪宅把。因此豪宅的价格不会真正下得。

 

结论也许令人窒息:不论是单价还是总价,价格越高的房子,下跌的可能性就越小。

 

 

3

刚需在哪里?

 

当下分析家们通过看房地产投资、开工、竣工、销售等数据来分析楼市走势,就如同看成交量和技术指标去判断股票价格一样荒唐。事实上,楼市的基本面在于城市中每个居民的经济实力,心理因素,甚至代际之间世界观的错动都有关系。

 

谈论楼市的购买力,绕不开的一个词是刚需。

 

您可能会注意到,前面我没有讨论学区。真正的豪宅是不用考虑学区概念的,富人的孩子有的是方法接受教育。谈得到学区概念的房子一定在市中心区,“学区”是老破小的救命稻草。随着教育资源的丰富以及新增人口的放缓,学区的矛盾迟早是会被稀释的。

 

此前不少人认为学区代表着一套房子的刚需属性,其实学区只是刚需的一种弱延伸。刨除学区的幻觉,真正的刚需在哪里?

 

每个人都想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这是人类最可怜的美好的愿望。这大概就是对房子的刚需吧。

 

楼市寒冬?恐怕只是你一厢情愿

 

最近鹤岗的楼市又火了一把,有不少全国各地的流浪者看到白菜价的房子,决定去那里安家。房价普遍在个位数字,他们基本上是全款付款。他们也想贷款,但这些人除了身份证之外啥都没有,信用额度几乎是零。

 

鹤岗在黑龙江,高寒地带,一年中有半年需要供暖。而去那里买房的人,户籍大多在浙江福建,东南沿海地区,文化习俗生活方式,都面临巨大的改变。

 

然而寄蜉蝣于天地,终归是不如有个小窝要好。

 

这是刚需吗?如果这就是刚需,那显然这“刚需”也“刚”不到哪去。与其说这是刚需,还不如说这是为了生存而无奈地妥协。

 

刚需到底在哪里?

 

记得有一个段子,从前有个妈妈,两个女儿,大女儿卖伞,小女儿卖遮阳镜。晴天的时候,妈妈担心大女儿,她的伞卖不出去;雨天的时候,妈妈又担心二女儿,她的遮阳镜卖不出去。

 

后来有人劝这个妈妈,说你担心个啥。不论晴天和雨天,你的两个女儿总有一个有生意好做啦!

 

这个比喻像极了中国的银行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大头只有两块,一边是开发商,一边是居民住房按揭。因此形成了跷跷板的效应,不是贷给开发商就是贷给购房者。

 

当房子存量多的时候,稍微压抑一下开发商那边的贷款,多给居民提供信贷让他们买房;当库存低的时候,多给开发商房贷让他们去盖房子,同时居民这边缩减额度提高利率。当然银行自身并没有多大的决定权,国家的监管会实时监控,做出调整。

 

因此,不论是房地产开发还是居民按揭贷款购房,广义上都是金融的延伸。如果说楼市有真正的刚需,那应该是在银行每年的放贷额度里面。

楼市寒冬?恐怕只是你一厢情愿

房住不炒的主旋律已经唱了两年多了。但是我们看到,房价没有降,房企没有大规模清盘,同时楼市的交投依然维持火热。这像极了国家处理P2P的方式,雷声大雨点小,态度坚定,手法佛性。

 

事实上,中国楼市不能硬着陆,只能慢慢磨,动摇预期,改变信仰。

 

 

4

结语:历史已过风陵渡

 

我们后人看1929,看2008,会觉得这些戏剧性暴力式的市场出清,仿佛是一瞬间完成,毕其功于一役。但事实上,拐点的出现,往往不是惊心动魄的戏剧性转折。身处其中的人,甚至无法察觉其变化。

 

人们往往是带着过去的惯性,以及心中对未来的那个时刻的幻想,模模糊糊地错过了对身边细微之处的体察。

 

我想说的是,刚刚过去的这几年,已经是中国楼市的历史拐点了。就在这持续走高的销售量,时时蠢蠢欲动的价格,以及偶尔大火的某些爆款城市中,楼市已经悄然走向了它的下半场,仿佛猫爪踏雪,寂然无痕。

 

楼市寒冬?恐怕只是你一厢情愿

 

就个人而言,前些年那种被浩浩洪流裹挟着的感觉正在消退。以前是,你不买,过几天就买不到了;而现在,更多的人有了观望、等待、乃至择时的权利。同时,分化的房价格局中,不同消费实力的人也具备了选择的空间,这并不是通过价格下跌来实现的,而是通过市场格局、心理预期等因素的变迁实现的。

 

毕竟房子是为了住的,如何能让需要房子住的人买到房子,才是最重要的。这个过程一定是结构性的变迁,而不是单纯的简餐粗暴的直男癌式的把房价砸下来。

 

房价扑街,金融危机来袭,购买力衰退,信贷滑坡。到那时,只会有比现在更多的人买不起房。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这个是定量结构
不错
谢谢分享
手势
虽然没房,看看也不错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