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te

“万物皆可加盟”的时代来了?

· Views 77

3月4日,海底捞宣布开放加盟,消息迅速冲上热搜。很多人对此感到意外,毕竟这个著名火锅品牌成立30年来始终坚持直营,从未在加盟问题上松过口。但是,对于了解过去几年中国商业发展趋势的人来说,海底捞决定“下海”,完全是一个可以预料到的举动。

因为,中国商业世界已经悄然进入“加盟时代”。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刚过去的2023年,中国最亮眼的经济数据是什么?GDP、FDI还是进出口?都不是,是连锁品牌的扩店速度。

快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连统计数据都追不上的那种。我们专门从事这方面报道的记者每次写文章都要查数据,但这些数据等到稿子发表的时候多半就已经“过时”了。所以,我下面列的数字也很可能并不是最新数据,但已经足够反应出趋势:

2023年一年间,蜜雪冰城的门店数量从2.5万家增长到3.2万家;瑞幸咖啡从8000多家到近1.5万家;古茗、茶百道、沪上阿姨纷纷逼近万家;塔斯汀汉堡从3000多家到6000多家;赵一鸣零食从不到100家到2500多家……这样的扩张速度并非个例,而是普遍现象。

仅仅几年前,陆正耀创立瑞幸咖啡后一年半开出2300多家直营店,就已经被媒体称为“蒙眼狂奔”;而到2023年,另起炉灶的陆正耀改用加盟制,一年就把库迪咖啡干到了7000多家。媒体已经找不到词来形容他了。

“万物皆可加盟”的时代来了?

北京常营的瑞幸咖啡和库迪咖啡门店。图/半熟财经

刚过去的这一年,无论是参加行业会议,还是在微信群里聊天,很多连锁品牌的老板和投资人都把一个词挂在嘴边:万店基因。两三年前,喊出“万店”的目标需要一些勇气,但是照现在这个速度发展下去,可能两三年后,没有万店的人都不好意思出来跟大家打招呼了。

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很多行业和公司都处于收缩状态,“加盟经济”和头部连锁品牌凭什么能风景这边独好?本文的观点是,加盟经济的快速发展,正是得益于当前的经济形势。简单地说,大致有以下五方面因素:

一、因疫情影响及产业升级、转型等原因,产生了大量的待就业人口,使得潜在的加盟商群体扩大;

二、因楼市、股市等渠道的投资收益减弱,大量民间资金缺乏理想的理财和投资渠道;

三、因融资及IPO进展受阻,许多品牌将融资对象从资本转向加盟商,以获取利润和稳定的现金流;

四、因供应链、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数字化和人工智能的应用愈发深入,连锁品牌能更有效地实现对加盟商的管理,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程度也更有保证;

五、低线城市及乡镇地区的消费水平及习惯快速接近一二线城市,为品牌的规模扩张提供了空间。

本文要讨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加盟经济的发展是好事还是坏事?有些人一提到加盟,就会联想到骗人、“割韭菜”;还有些人认为加盟制可以让品牌商和加盟商获得“双赢”,直营做不好的生意改成加盟就能做好。我认为,这两种看法都把问题过于简单化了。在当今的经济环境下,加盟经济的利弊,以及它带给各个利益方的风险与收益,都是非常复杂的问题。

简言之,加盟制品牌既然能得到如此快速的发展,就说明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品牌、加盟商和消费者这三方面的需求,实现了“多赢”,但其中的风险也会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放大,甚至最后反噬,变成“多输”。

下面,本文将围绕“关于加盟经济的三大猜想”展开:

一、万物皆可加盟?

二、全民都可加盟?

三、加盟可解千愁?

万物皆可加盟?

如果你认为只有餐饮行业存在加盟品牌,那你就错了。事实上,“加盟经济”在我们生活中的存在早已超出了许多人的认知:

711、罗森是加盟的;菜鸟驿站、快递网点是加盟的;健身房是加盟的;剪头发的审美、木北是加盟的;商场里的滑雪机、高铁站的按摩椅是加盟的;电影院是加盟的;卖小物件的名创优品、卖大家具的居然之家是加盟的;汉庭、锦江之星甚至一些高端酒店也是加盟的——只要你有钱,都可以加盟。在过去的一年或者几年里,上述不同行业的很多加盟品牌都经历了快速增长,也有很多像海底捞一样的品牌从坚持直营转为开放加盟。

加盟制是一类商业模式的统称,学术一点的叫法是“特许经营”。1960年代,麦当劳正是凭借加盟制度,将门店数量从200多家发展到3000多家,从而奠定了全球快餐霸主的地位。

在中国,加盟制的商业模式一直在发展演进,大致出现了这样几个类型:一次性加盟、管理型加盟、供应链型加盟和投资型加盟。

最开始,很多品牌的加盟模式比较粗糙,加盟商一次性地给品牌一笔加盟费,或是买个“独家配方”、拜个师,然后就可以用对方的品牌去开店了。双方从此再无经济来往。这种模式的弊病是显而易见的:品牌商对加盟商没有任何管控能力,标准化更是无从谈起;加盟商只能得到一块牌子,无法得到品牌方的持续赋能。

之后,品牌商和加盟商的关系开始逐渐加强,绑定程度不断加深。一些品牌把一次性的加盟费改为每年一次的管理费,在店面装修、产品及操作规范等方面也提出更高要求。这样,品牌商就变成了一家管理公司。在影院、酒店等行业这样的例子都不少见。

在餐饮、零售等直接卖货的行业,最关键的一个转变来了:品牌商开始要求加盟商必须采购自己提供的商品或原材料,包括食材、包装、设备等。例如,想加盟一个咖啡品牌,你就必须买对方提供的咖啡豆、咖啡机、纸杯和吸管;想加盟一个便利店,你就要从对方指定的渠道进货,使用对方指定的冰柜、货架等。

为什么说这个变化很重要呢?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品牌商就变成了一家供应链公司,可以从加盟商处获得源源不断的收入。这种收入的体量就远非加盟费或管理费所能相比的了。有些品牌方干脆直接放弃了加盟费和管理费,只靠给加盟商供货来赚钱。

我们曾在2019年采访过杨国福和张亮这两家麻辣烫品牌。从门店数量来说,这两家给消费者的感觉可能是旗鼓相当的,但是,由于张亮采取的是管理模式,而杨国福采取的是供应链模式,两者的营收规模根本不在一个层次上:前者当时的年收入约为6000万元,而后者却有13亿元。

时至今日,供应链模式在餐饮和零售业的加盟品牌中已成为主流。门店超过三万家的蜜雪冰城、超过一万家的锅圈食汇,其来自加盟商的收入都达到了90%以上。

还有一些品牌更进一步,连加盟店的管理人员都是由总部派出的,加盟商只负责出钱,别的几乎都不用管,变成纯粹的财务投资者。

综上所述,随着加盟制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它所能触及的行业也越来越多:卖产品的行业适用供应链模式、卖服务的行业适用管理模式,而投资模式则几乎可以应用在任何行业。

技术进步成就加盟经济

加盟制崛起还与技术进步密不可分。

在以往,制约加盟制品牌发展的一大原因,就是难以做到标准化:加盟商提供的产品或服务质量参差不齐、品牌方对加盟商也缺乏有效的监督和管理手段。加盟商越多,出问题、“砸牌子”的可能性就越大。

这里面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小肥羊。这个火锅品牌源自内蒙古,以底汤浓郁、涮肉不用蘸料为特色。我第一次吃到小肥羊的时候,感觉简直“惊为天人”。有那么几年,小肥羊的人气远高于海底捞。但是,走向加盟制之后,由于没有做好质量管理,加盟店的肉质就一言难尽了。口碑砸掉后,整个品牌就走向了衰落,被肯德基的母公司百胜集团收购后也仍然没有起色。

“万物皆可加盟”的时代来了?

小肥羊店面 。图源网络

近些年,各种技术的进步,使得品牌方有更多、更有力的手段实现产品和服务的标准化,做到“千店一面”。我们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来看。

硬件,包括产品的生产、运输、销售等环节。预制菜和生鲜物流技术的发展,使得食材的集中工厂化生产和远距离配送成为可能;各种自动化、智能化设备的引入,大大简化了门店操作,保证你在北京和三亚喝到的奶茶是同样味道。为了保证出品质量和标准化程度,上文所述的蜜雪冰城、杨国福等供应链型加盟品牌都纷纷在全国各地投资建厂、搭建物流体系。放在十几二十年前,即使企业想这么做,技术上也很难达到。

软件,指的是管理手段。在“一次性加盟”模式盛行的时代,加盟商交过一笔钱后就脱离了品牌方的视线,山高皇帝远。现在,各种办公软件、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使得品牌方能够实时监控加盟店铺的一举一动,随时调整产品目录、进货量和售价。通讯手段的发展则让品牌方和加盟商的沟通效率大幅提高。总的来说,就是技术的进步使品牌方的“遥控”和“微操”能力越来越强,而加盟商则基本变为“工具人”。

软硬件两方面的技术进步,使得现在的加盟品牌只要搞一个样板间,“跑通单店模式”(甚至不用跑通,只要能说服加盟商就行),就可以用极快的速度把这个模式复制到全国甚至全世界。为什么库迪咖啡能一年开出六七千家?正是因为饮品店投资小、门槛低、产品标准化程度高,单店模式可复制性极强。

资本市场降温,“逼”企业开放加盟

技术上的成熟,为品牌方大规模铺开加盟制创造了客观条件,而经济环境的变化,则强化了品牌方搞加盟制的主观意愿。

库迪是陆正耀做的第二个连锁咖啡品牌,第一个是瑞幸。但他在这两次创业中的打法是截然不同的。通过比较这两种打法,我们就能发现加盟制在这几年突然“走红”的原因。

瑞幸咖啡2017年开出第一家店,两年后才开始试水加盟业务,但仍以直营为主。时至今日,加盟店也只占瑞幸全部门店的三分之一左右。

2022年成立的库迪咖啡,则是从还没开出第一家店的时候,就启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招商。正因如此,其开店速度比当年的瑞幸还要快出许多,仅一个月多就开进了全国的30多个城市。

到现在,库迪没有公布过其直营店的数量,但可以肯定的是,加盟店占到了门店中的绝大多数。库迪咖啡的首席策略官李颖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说过,直营店只是起到一个“样板店”的作用。

五年的时间,陆正耀的打法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答案很简单,融资环境变了。

处于创始期和扩张期的品牌,大多需要一个“烧钱”的过程。租铺位、开店、购置设备、进货等等都需求花钱。一个门店的回本周期少则几个月,多则数年。这还不算为了与同行竞争而补贴给用户的钱。

瑞幸创立之初,就已经规划了“烧钱”的完整路径:先从大钲资本、愉悦资本等投资机构那里拿到融资,然后不计成本地烧钱,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上市,好让这些资本获利退出。实际上,瑞幸也顺利地完成了上述计划,只是上市后曝出的财务造假丑闻导致陆正耀和他的团队出局。

当时,早期融资和后期上市这两个渠道都是畅通的,资金也是充裕的。五年后,形势完全变了:一级市场迎来“十年来最大的一场寒冬”,初创企业的融资机会大不如前;而在二级市场上,美股不好上、A股上不了,港股相对容易上一些,但很多公司都是“上市即破发”,或是在认购阶段就无人问津。同时,IPO前景的黯淡让资本看不到退出路径,反过来又加剧了一级市场的融资难问题。

这样,品牌“烧”不了资本的钱,自己靠经营完成原始积累又太慢,就只能转而“烧”加盟商的钱,或者说让他们自己烧钱。反过来说,如果品牌还抱有上市的希望,最好的办法也是先靠加盟商的贡献做大规模、做出利润,给二级市场的投资者讲出更好的故事。

全民都可加盟?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加盟经济之所以能迅速发展,既是因为越来越多的品牌开放加盟,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想做加盟商,愿意把自己的钱投入到加盟事业之中。

这里面有两个关键的因素,一个是人,一个是钱。近几年间,这两个因素都发生了有利于加盟经济发展的变化。

受到2020年开始的疫情影响,原有的经济发展节奏被打乱,产业结构的变革进程加速。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人都需要重新寻找工作机会、改变职业规划乃至生活方式。例如,从互联网大厂“毕业”的中青年返回家乡,工厂容纳不下的劳动力转而自谋生路等。这些群体中有不少人都会把加盟一个知名品牌作为自己的选项之一。快餐、饮品等品牌的启动资金要求低,因而格外受这些人的欢迎,门店数量增长也就格外的快。

我们可以回想一下,1990年代的“下岗潮”中,东北等地区的大量下岗工人也是转行做起了烧烤、快餐。直到现在,来自东北的品牌仍然在全国的快餐行业中占据着半壁江山。现在的情况与当年有些类似,只是当时没有这么多品牌可以加盟而已。

以上是人的因素,下面就是钱的因素。

近几年的另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资产的保值和升值越来越难了。对于普通人来说,以前最普遍的投资方式就是买房,然后是炒股、买基金、理财等等。但是现在,房价早已过了普涨时代,股市行情也多年低迷。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从“6时代”进入“7时代”,无形中也让很多人感到了财产缩水的压力。

很多中产或者小生意人,手里有一些闲钱,但不知道该把钱放在哪儿。其中一些人想到去做生意,但又害怕血本无归,于是很多人就想到了加盟。

总的来说,资本的大钱少了,民间无处安放的小钱多了,品牌商就把”To VC”模式改为“To 小b”模式。一切都顺理成章。

很多人一提到加盟商,就会想到“韭菜”,而且从结果上看,也确实有不少加盟商成为了“韭菜”。但是,加盟制对于加盟商这个群体来说肯定是有好处的,否则也不会有这么多社会各阶层人士前仆后继地选择成为加盟商。

相对于自己创业,做加盟商有一个明显的好处,就是可以得到品牌方的赋能和支持。设备、货源、产品、装修设计等统统不用费心,品牌方都有现成的,拿来用就好了。同时,品牌方还会通过培训、派遣店长等方式传授经营和管理知识。很多年轻人都抱着“加盟学几年,再自己创品牌”的想法。

更关键的是,与自己开店创业相比,加盟一个品牌的风险要小得多。餐饮、零售等行业的各种研究都曾发现,加盟品牌的门店在开业几年后的存活率远高于非加盟门店。当然,自己创业不用给加盟商交钱或分账,可能会挣得更多,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更多的人还是宁愿求稳。我们之前采访到的多位饮品、零售加盟商都表示,自己辛苦一个月挣到的利润,也就比上班拿的工资多不了多少,但这总比自己做然后赔钱、倒闭要好。

加盟可解千愁?

如前所述,加盟制的走红,与近几年各方面形势的变化有关,可谓“天时、地利、人和”。尤其是在经济整体增速放缓、许多行业都在收缩、许多传统知名品牌步履维艰之际,主打加盟制的品牌却一个个都在飞速扩张,大有“风景这边独好”之势。

加盟制真有这么神奇吗?

对于以“开店”为主要业态的企业来说,搞加盟制确实能解决不少痛点。加盟商的资金投入缓解了融资压力,不但加快了扩张速度,还能形成稳定的现金流。对于蜜雪冰城这样的供应链型品牌来说,只要加盟门店数量在增多,总部的现金流就会持续增长。公司整体经营风险也就转化为一个个加盟商自己的经营风险。

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好处,就是加盟商能帮助品牌开拓新的市场,尤其是在“下沉”和“出海”这两个方向上。

海底捞刚刚公布的加盟申请表之中,有一个选项是“是否拥有物业资源”。众所周知,店铺的选址是决定生意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也有一些人认为没有“之一”),而在很多地方,尤其是在以“熟人社会”为主的下沉市场,要想拿到最好的“旺铺”资源,必须要在当地有深厚的根基和人脉。这恰恰是外来品牌没有,而本地加盟商有的。

我们在近一两年的采访报道中发现,很多城市都有那种势力强大的加盟商,他们手中握有多处旺铺资源,甚至同时加盟多个品牌。品牌方如果能搞定这样的加盟商,显然会对发展当地的业务大有好处。

出海的道理也是如此。每个国家或市场都有不同的法规、市场环境和人情世故。对于品牌方来说,与其自己花时间、交学费,不如找熟悉当地情况的加盟商,迅速打开市场。短短几年间,东南亚各国已经随处可见蜜雪冰城、霸王茶姬、瑞幸咖啡等中国饮品。更有不少品牌大举进入欧美市场。

曾经陷入“伪日系”风波的名创优品,过去几年在海外市场不断攻城略地,门店已经开到了100多个国家,其中不乏纽约第五大道、伦敦牛津街这样的优质店址。公司创始人叶国富在2023年接受我们专访时介绍说,他们在大部分国家都是把开店和运营的任务交给当地代理商去做,总部再派出“国家总经理”去管理和支持代理商。

“万物皆可加盟”的时代来了?

商场里的名创优品门店。  图/半熟财经

另一个好处相对来说隐藏得比较深,那就是加盟制能调动店长(加盟商)的积极性:直营制的品牌,店长都是拿工资的职业经理人,而加盟制的品牌,每一个加盟商都是自己门店的老板,要自负盈亏。他们对工作的投入程度和责任心是那些职业店长无法比拟的。

此外,现在不少品牌都要求加盟商亲自参与门店的日常运营,说白了就是老板自己也得干活。但是老板是不会给自己发工资的,计算门店利润的时候也不会把老板的人力成本计算在里面。无形之中,财务数字就好看了不少。

加盟制的反噬

短期来看,加盟制确实是很多品牌的最佳选择,但这并不意味着“加盟一时爽,一直加盟一直爽”。相反,加盟制固有的一些特点使它很容易自我反噬。

一个最重要的矛盾就是:品牌方有着无限扩大加盟商规模的欲望,但却不得不面对边际效益递减的宿命。

前文已经说过,对于品牌方来说,每多一个加盟商,它就能多收一笔加盟费——不仅是字面上的加盟费,还包括设备费、培训管理费,以及至少短期内不用退还的保证金。这本身就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少则十几、二十万,多则上百万。

对于现在已成为主流的供应链型品牌来说,每多一个加盟商,还意味着多了一个客户,——不要忘了,这类品牌的大部分收入并不来自消费者,而是来自加盟商的日常采购。这些品牌永远都不会嫌加盟商太多。

快餐品牌西少爷的广告经常出现在朋友圈中,便利蜂的门店最近也在反复播放广告,但这些广告没有一条是对消费者宣传产品的,全都是号召加盟的。从这个现象也可以看出,谁才是这些品牌真正的“衣食父母”。

对于那些正在高速扩张的品牌来说,它们有强烈的冲动来设法维持这样的速度,否则收入、利润的增长就会大受影响。对于已上市或准备上市的品牌来说,这些数字好看与否,更是关乎估值或市值的关键。也就是说,它们一旦尝到加盟制的甜头,就“停不下来”。

问题是,市场就那么大,虽然其规模也在增长,但显然跟不上加盟门店的增长速度。一座城市可能容得下一百家蜜雪冰城,但肯定容不下一万家。

为什么近几年那么多饮品、零售品牌急于出海?其最主要的动因还是国内的加盟商增长速度已经接近天花板。要想维持不断增长的神话,就必须把目光投向全世界。如果全世界都门店饱和了呢?离那一天还很远。叶国富在接受我们专访时就明确表示“十年内不考虑这个问题”。

所谓的“品牌下沉”也是同样的道理。现在很多人都在说“下沉市场才是王道”。真实的情况是,不仅高线品牌在使劲下沉,低线品牌同样在使劲“上浮”。不少原本以三四线城市乃至乡镇为基本盘的品牌,现在也开始向一线城市渗透了。所以,这本质上不是一个下沉的问题,而是品牌无限扩大规模的冲动之下,一个必然结果。

但是,门店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之后,单店收益就会开始被摊薄。无论是收入还是利润,都会被过多的同品牌门店所稀释。更何况,一般早期门店——包括品牌方用来吸引加盟商的“样板店”——都会选在最容易赚钱的位置上。越往后加盟的人,其点位就会越差,赚钱的机会也就越低。

当一条街上开出一家瑞幸的时候,可能会很赚钱,但当这条街上出现了五家瑞幸,那么每家就都有可能会惨淡经营。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这五家瑞幸旁边还都各自开了一家库迪(现实中库迪的开店策略正是“贴着瑞幸打”),那么这种内卷的程度就更是可想而知了。

实际上,这种惨烈的“同室操戈”已经在上演。近一年多的时间,我们频频听到不同品牌的加盟商抱怨品牌方“违反区域保护承诺”——加盟时说好了在某片区域只有你一个加盟商,过了不久就发现街对面又开了一家。这就是上文所说的矛盾的具体表现。

无奈的是,由于品牌方有着无限扩大规模的冲动,这样的矛盾基本无解,以后还会愈演愈烈。理论上,最后的结果就是:越来越多的加盟商开始赚不到钱、品牌对加盟商的吸引力随之下降,门店增长放缓,财报数字变得难看,规模开始萎缩……进入下降的螺旋之中。最极端的情况下,甚至有资金链暴雷的可能。

所以,“加盟虽好,但也不能贪杯”。对于加盟制品牌集中的餐饮、零售行业来说,规模并不是护城河,大厦轰然倒塌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果想要品牌走得长远,就需要抑止盲目扩大规模的冲动,做好产品研发、服务好加盟商,保证他们的收益,让品牌的价值得以维护和提升。

本文作者:余乐,来源:半熟财经,原文标题:《中国商业进入“加盟时代”》

风险提示及免责条款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用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要。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Disclaimer: The content above represents only the views of the author or guest. It does not represent any views or positions of FOLLOWME and does not mean that FOLLOWME agrees with its statement or description, nor does it constitute any investment advice. For all actions taken by visitors based on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e FOLLOWME community, the community does not assume any form of liability unless otherwise expressly promised in writing.

FOLLOWME Trading Community Website: https://www.followme.com

If you like, reward to support.
avatar

Hot

No comment on record. Start new comment.